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葛蘭志願服務運動散播理解的種子


凱西.秦斯 (Cathy Ziengs)

"假使,倫理和道德規範能夠確實地落實在所有人的身上,如果高尚的人道和服務精神無所不在這個社會,而理性、科學,與科技又能對今日世界發揮其作用時,且讓我們試想看看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1]

這聽起來是否很像是我們想為人類社會覓得的一種溫馨和諧,毫無痛苦的生活,所謂的烏托邦呢?而如果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種理想時,它是否能與所謂的為了一切有知覺的人,我們應該尊崇中庸之道的那種理想互相呼應呢?

這些話語、這個夢映射出同與們生活在現代的這位土耳其的穆斯林學者畢生獻身的志業。他在哲學修為上的力道,和他所關懷的,人類是否能夠和平共存的議題催生了一個在世界各地都有追隨者的運動。這位學者就是法土拉.葛蘭先生

但是,佛教徒、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同樣也都可以例舉出類似的道理。這是為什麼連結產生了,運用不同的方式來整合那些經常拆散我們人類的意見。人道,是所有人類共同關懷的一個議題,當宗教是運用經典來為世人指引方向時,那麼人類共有的本質將會在精神、心靈和靈性上把所有的人類團結在一起。人類其實是彼此相連的,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它皆然。

在地土耳其人經常邀我們這些出家人跟他們一起和照
葛蘭志願服務運動的成員(志工)們幾十年來不辭辛勞地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中推倡跨信仰和跨文化對話,其目的是為了鼓勵人彼此間展開對話,也為不同的社群間的互重與合作建架橋樑。以獲得人類的和平共存為使命。今夏,這項對話之旅工程邀請一群佛教徒前往土耳其參加一場對話之旅的盛宴,希望團員們注意到地主的用心。

香港安納托利亞文化與對話中心主辦並安排了一場土耳其跨文化之旅。香港安納托利亞文化與對話中心(簡稱ACDC)之使命為與友人分享他們民族精神的特質,熱情的民情來推廣並建架人與人和與社群之間的親密關係。這群佛教徒前往充滿著濃郁文化氣息和宗教歷史背景,現已演變成為一個現代化的世俗社會的土耳其參訪。其實,土耳其這個文明古國蘊含著東西方的精粹,並享有其間的平衡,目前,伊斯蘭則是她全國最大多數人口所信仰的宗教。

"熱情洋溢" 這四個字則是土耳其為訪客們留下的深刻印象。快樂的笑聲、玩笑聲、友善的土耳其人民在各種場合裡皆以輕鬆的方式與您作互動,迎接您的到訪。當見到我們這些東方的中國臉孔時,他們試著用可以跟他們記憶中的印象連結的方式,歡心興奮地呼出:"日本","功夫"!等詞,這真是一種單純卻又讓人感到喜悅的一種感覺啊。我們身穿的出家和尚袍(比丘尼袍)讓他們深深感到好奇,一如磁鐵般地吸引著所有當地人的目光。我們這些訪客反倒成了當地人民的"觀光目標",大家紛紛前來邀我們跟他們一起合照。

當時正直伊斯蘭教的兩個最重要的慶典之一,拉瑪丹(阿文伊曆第九個月之意)齋戒月,您不難從穆斯林禮拜和齋戒的儀式中嗅到格外濃郁的神聖氣氛。虔敬的教徒們日出後即整日不食不飲直至太陽落西為止。從他們整日空著五臟廟這個行為上,我們向他們習得了堅忍的意義。我們一行人幾乎被艷陽高照的夏日和熱風給吹曬乾了,於是特別珍惜每一餐,但是我們非常驚嘆這些整日戒食戒飲,接待客人的地主們止靜的心。雖然,他們可能不時會打個瞌睡,然而他們堅忍的心卻展現出了他們的虔誠。

參訪行程中的一晚,在土耳其舊都布薩城外的山上,我們一行人跟當地的一群希望認識佛教徒的五對夫婦共進晚餐。我們用餐的那家餐廳非常的特殊,因為,在這個男人當家的社會裡,它卻是由一個村莊的婦女會所經營的,所有美味可口的食材皆取自於當地。當晚用餐氣氛非常怡人,就像在私人家裡用餐一般地自在,毫不受拘束,當地的孩童們隨性的在餐廳裡跑來跑去玩耍,傳統的婦女們殷勤的招待我們。當晚大夥一齊共享的開齋飯營造出了一種友誼的關係。

餐後,大夥轉去餐廳一角較安靜的房間內喝土耳其咖啡,所有人都加入談話的行列,彼此交流著看法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不就是我們這一趟來土耳其參訪的目的嗎?大家輪流說話,因為害羞在眾人面前說話,我的心砰砰跳著,但侃侃而談,一訴藏在心中多日的一些個感受。跟我的亞洲友人文化上大不同的地方是,我用:"我來自紐約"開始,來作自我介紹。就才在幾天前,我從紐約出發前來參加這個土耳其的參訪團,而現在我已與一群善良的穆斯林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當我看著他們的時候,不知為何,眼中竟然泛著淚光。

到今天依然不變的是,紐約,伊斯蘭這幾個字仍然跟911事件綁在一起。就像愛與恨,極度的或普通的,成見與偏狹間互有關連一樣的道理。當時來自我情緒最深處的眼淚…就這麼地留了出來--那淚水來自於那種對人事物誤解的深淵。我與美國的人民一樣,我們全都無法理解,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恐怖主義已經摧毀了和睦的感覺,錯置了心懷善意的人的意圖。為什麼世界到處都充斥著敵意與恨意呢?

我們認識了這群真誠,溫和,和對於他們所信仰的宗教心懷虔敬之心的土耳其朋友。他們頃聽的意願,樂於與不同背景的人互動交流的意願推翻了所有以往我們對穆斯林負面的印象。我是多麼地希望,人生可以就像現在這樣,雙方都從信任和具願意展開對話的角度出發。當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宗教,恐懼的心態這兩種問題… …會讓我們任何一個人輕易地就受到傷害。當我們在餐廳那間安靜的房間裡敘談時,空氣中所漫佈著的是愛,和願意改變的氣氛。

那晚給我個人上了一堂課,它讓我憶起了何謂可能(性)。招待的地主們所注入真誠的心力提醒我記起了何為人性本質中的那個善。當我們大夥笑在一起,共享美食的同時,這群土耳其人的社會價值觀和他們真誠奉獻的精神就這麼完整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在那日之後的旅程裡我深思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並對我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做了回顧。我該如何以真誠的態度與他人打交道,我該如何讓這個世界跟現在不一樣?

你我的一小步,將讓彼此邁出更大的一步,葛蘭志願服務運動以耐心和運用常識向世界邁開步伐。透過信仰、教育、溝通、人道救援等工程--這些平民百姓社群致力要讓這個世界變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對我而言,結識這些運動的志工朋友們對於我個人方面的付出上起了鼓舞的作用。讓我能夠想像,這個世界的下一步將會如何發展,並且在未來,它為我們的下一代又會帶什麼樣的改變。

佛學是一種自我探求的旅程,和自我道德拓展的過程。我們每個人,不應將自我封閉起來。我向來都認為當人類踏出自己的舒適範圍後,事實上它是一種去瞭解不同的人、地域、事務極好的方法--和跟其他的人作接觸。當我們把這個觀念放在心上,從察覺上下工夫,我們該如何協助彼此?於是,我們應該從自身開始做起,要追求自我的進步與成長,以美好成功的範例來獲得進步和提升。

我從土耳其帶回家的紀念品是激勵(鼓舞)。我的心被打開了。對話於是發生了,而彼此間的差異也被看見了。我們認識了彼此並嚐試著走向和平的大道。在這麼做的同時,我們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而陽光是這一切的沃土。人類可能在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上有所不同,然而溫暖的陽光卻絲毫不偏向哪一方,公平的灑在我們所有人的身上。

本文刊載於2012年10月15日佛門國際雜誌上。

[1}布魯斯.艾爾騅著,”葛蘭志願服務運動在伊斯蘭智識史上的地位,特別與伊斯蘭對後現代主義挑戰相關”,2009 年12月4-6日於美國加州洛杉磯舉辦的葛蘭會議上發表的論文,第526頁。

註:香港安納托利亞文化與對話中心(ACDC)於2012年夏天七月和八月間主辦了兩梯次從香港出發參訪土耳其的訪問團,受邀對象有香港大學佛學研究校友協會(CBSAA)。(ACDC)香港安納托利亞文化與對話中心為一個非政府的土耳其文化機構,旨在推倡跨文化和跨信仰方面的對話,以期在社會中不同的社群之間推廣彼此間的理解。這個佛教的團體參訪了土耳其許多著名城市的名勝古蹟、學校、大傳媒體機構、國際災難救援組織,並拜訪了土耳其的家庭。在地的主人展現了土耳其人熱情好客的精神、與所有賓客分享他們的文化傳承、以及穆斯林是如何在這樣的一個世俗的社會中過著他們每日的生活。在整個旅程中,所有人分享了各式各樣的話題,反倒是土耳其人在這個機會中對於佛學和中國的價值觀有了更進一步的學習與認識。

佛教徒和穆斯林在結束這趟旅程後雙方都對共有的善與美、人性共同的本質、共同對和平的人類社會的期待。以上論文內容是從佛教的觀點出發對於土耳其經驗深思的一種經驗之說。
Blogger Wordpress Gadgets